欢迎使用题易搜网站

题易搜

论文详情

法学-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文件:2025-02-25 35 次 80金币


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在网络著作权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方面面临着相对薄弱的局面。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界限难以区分的原因在于两者之间没有确定性的界限。本论文主要围绕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现状、成因及防控对策展开研究。第一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现状,包括犯罪数量和犯罪空间分布,并总结了该类犯罪的主要特点。在第二章中,从个体层面、监管层面和法律层面分析了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成因。最后,第三章提出了针对该类犯罪的防控对策,包括增加犯罪成本、强化监管责任和完善法律保护。通过对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保护网络著作权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犯罪成因;防控对策

 


Research on the Causes of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faces a relatively weak situation in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online copyright crimes. The reason why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line between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nd criminal behavior is that there is no definitive line between the two.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rimes in China. The first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rime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crimes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rim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such crim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auses of online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rimes are analyzed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 regulatory level and legal level. Finally, Chapter 3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is type of crime,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cost of crime,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ervision and improving leg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crimes of infringement of network copyright in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individuals with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etwork copyright.

 

Keywords: Interne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rime; causes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第一章  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现状及特点分析

1.1 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现状

0000120107月起,为规范网络版权秩序,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一项名为“剑网行动”的专项治理行动,旨在打击五个重点领域的网络侵权盗版犯罪[1]。在20195月至11月期间,我们成功清除了110万条侵权盗版链接,并成功查处了450起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24亿元,总计51元;在“扫黄打非”行动中,各地开展了大量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6月至10月期间,针对某APP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整治工作组分别关闭“快看漫画”APP、“哔哩哔哩漫画”APP等侵权盗版漫画网站6,处置违规账号734个。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大惩罚力度[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也在增加。总的来看,我国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形势相当严峻,涉及到了广泛的侵犯行为。

1.2 犯罪数量

00002犯罪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数量则是反映其本质特征的重要指标。犯罪数量是否存在的问题,从犯罪学的学科属性来看,它是属于犯罪学的基本理论范畴。根据卢建平教授的观点,犯罪的数量可以分为明数和暗数两种,其中黑数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犯罪的数量则仅限于明数。”在一定意义上说,“犯罪黑数”就是犯罪行为中最隐蔽、最不易发现、危害最大的那部分行为。根据现代犯罪学隐案的研究,犯罪的黑数与其所造成的严重程度呈反比关系。犯罪黑数是指在全部罪案中警方未能掌握犯罪事实的那部分案件比例。网络著作权的侵害属于法定犯罪范畴,相对而言,大多数属于轻罪,根据犯罪学对犯罪黑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这类犯罪的黑数相当可观[3]

00003根据《二OO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共处理了313497起新的著作权类民事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97%;其中侵犯他人名誉权和荣誉权等人身权利类案数量大幅下降,侵犯其他财产权及财产性利益等财产权益类案占比明显提升[4]。侵犯著作权类刑事案件是指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在侵权行为类型中,其中网络侵权行为所占比例最大。相对于民事侵权案件而言,侵犯著作权的刑事案件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涉及互联网领域的侵害互联网用户权益犯罪案件和涉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行为案件是当前主要类型。当然,考虑到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轻罪性质,我们不能排除一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案件以民事或行政案件的形式被“消化。

00004通过对案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律体系已初步具备了科学有效地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能力。

 

1.1 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数量统计的 “ 漏斗效应 ”

00005本文统计了中国裁判文书网2016-2020年间侵犯著作权犯罪及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件,其中201642起,201745起,201846起,201974起,202062起(见图1.2);涉及侵犯网络型犯罪案件中,主要以侵害计算机硬件设备类犯罪为主。涉及侵犯著作权罪的侵权复制品罪、非法经营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和工具罪、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罪6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著作权犯罪在侵犯著作权犯罪中所占比例呈逐年攀升之势,截至2020年已达62%,较2019年增长14%[5]。侵犯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犯罪和侵犯网络信息传播权犯罪呈现上升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著作权犯罪在侵犯著作权犯罪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此类案件涉及领域较广、社会危害较大。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罪行,主要以侵害著作权为罪名进行定罪和处罚。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2  2016 2020 年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裁判数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3 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涉及罪名分布统计图

1.3 犯罪空间分布

00006网络空间是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发生地,这一行为打破了传统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地域限制,使得犯罪的时空特征减弱,然而,对于这类案件的刑事诉讼却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见图1.4)。由于这些省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法治基础,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较为严厉,使得此类案件呈现出较高的涉案人数和较大的规模。由于服务器和互联网公司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不同地区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存在差异,导致司法资源的投入存在倾斜[6]。由于我国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逐渐规范化,各省的网络环境逐渐趋向于一致,网络犯罪率逐渐减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著作权保护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高度重视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依法审理著作权案件,惩处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4 侵犯著作权犯罪审判地区热点图

1.4 我国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的主要特点

1.2.1 犯罪主体特点

1.以自然人犯罪为主,共同犯罪普遍

00007在我国,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自然人,269份刑事判决文书中,单位犯罪的案例数量为11例,仅占总数的4%(详见图1.5)。这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概念存在较大出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界定[7]。自然人的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自然人单独实施的犯罪行为,另一类则是由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中一人或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是网络侵权行为高发人群之一。互联网传播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网络传播方式,作品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其具备跨地域、跨媒体传播优势,对传统刑法理论提出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著作权侵权行为开始呈现组织化的特征,以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为目标。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我获得了想要的信息。在犯罪活动中,涉案人员各司其职,而犯罪人之间则无需相互了解,只需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即可完成整个活动。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5 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主体类型统计图

2.以中青年男性为主

00008530名罪犯的性别进行分析(见图1.6),其中27名罪犯为女性,占据了犯罪人数的5%;男性犯罪人503人(95%)比女性犯罪人多19倍。女犯占比为51.。由于性别差异,个体在心理、生理机制、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从而对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产生影响[8]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6 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主体性别统计图

00009对于这501个由2名罪犯组成的群体,我们进行了年龄分析(见图1.7),其中,128名罪犯年龄在18-30岁之间,303名罪犯年龄在31-40岁之间,还有70名罪犯年龄在41岁及以上。这些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和欺骗性[9]。他们大部分都是上班族,他们大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并且喜欢追求时尚潮流。青少年是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等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年轻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对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部分年轻人在个人物质需求与客观现实条件之间出现矛盾时,为了追求不正当的代偿性满足,采取了犯罪行为,其中,通过实施侵犯网络著作权的犯罪行为以获取高额收益,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料

1.7 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主体年龄统计图

1.以无业人员为主,文化水平较低

00010犯罪人在犯罪之前的专业情况如下:在各类人群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脑力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这三类职业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工作的不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这使得行为人极易受到高额回报的诱惑而采取犯罪行为。其中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数最多。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网络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股东等职业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此类主体大多为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一般没有任何身份,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资源或平台来获取非法利益,以达到个人目的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这一类主体通常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产能力,其商业活动中涉及网络著作权及相关内容的数量众多,从而为实施犯罪提供了相当便利[10]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本文共计16405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