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教育学-“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深入实施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阶段,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的提升和运动习惯的培养。
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查阅“双减”政策的文件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文献,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了解到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运动时间增多、运动精力增加、教师环境优化的影响,并得出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分配不足、内容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小学体育教师“传统体育”的思维落后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合理编排课程内容、完善评价管理机制、转变教师思维提高教学能力等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研究方向:课程改革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ducation sector has implemented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in depth, aiming to lighten the academic and extracurricular training burdens of students, return education to its essenc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gainst this backdrop,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s a crucial aspec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al stag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 direct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cultivating sports habit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us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policy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and organiz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uch as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time for students, enhanced physical energy, and optimized teacher environments. The research identifies issues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uch as inadequat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unreasonable content design, incomplete evaluation systems, and outdated thinking amo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t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cluding maximizing the use of various sports resources, arranging course content rationally, improv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enhancing teaching capabilities by changing teachers' mindsets.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一、前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体质的增强,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锻炼意志品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体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训负担与作业负担为目的,同时严厉打击发展过度甚至于畸形的课外培训现象,让教育回归于学校[2]。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小学体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机遇,加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课程内容设置、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思维转变等,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件和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与思考,从而得出提升小学体育课成教学质量的策略。
本文通过浏览国家教育部、体育局以及政府官网收集文件,并结合中国知网筛选相关文献。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双减”并“教学质量”查阅到相关文献296篇。阅读与整理其中的大部分文章,找寻文件和政策的联系,使自己对“双减”政策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为自己的本科论文“‘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探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二、核心概念概述
(一)小学体育课程的具体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进行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在大中小及幼儿阶段中均有开设,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特征对应着不同的要求与标准,小学体育课程的具体课程特征主要如下。
1.小学体育课程时间充足
根据2021年6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体育课要按照规定保质保量完成,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其中小学水平一每周4节体育课,水平二及以上每周3节体育课,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3]。可见小学阶段有较为充足的体育课,且有利于学习的连贯性。
2.小学体育课程注重乐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提到,小学水平一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阶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其主动参与运动的兴趣与意识。因此在体育课程中要提高乐趣性,以兴趣为导向,在其过程中达到学会、勤练和常赛的标准[4]。
3. 小学体育课程分层划分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与学习内容,体育课程标准将小学划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1-2年级为水平一,3-4年级为水平二,5-6年级为水平三。根据水平的划分体育课程也设定了与水平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标准,便于学生学习与接受,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二)教学质量的概念界定
1.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一词在《教育学名词》中解释为:教学质量是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或是学生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发展变化达到某一程度的标准[5]。同时,教学质量以教学目标、各类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为衡量标准。刘慧云、吴庆华曾提到教学质量没有固定的概念,其质量好坏主要体现于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6]。方时姣则认为教学质量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重要条件是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最终落脚点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7]。
2.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是评估体育课程效果的核心要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身心健康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实现。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生减负后的重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锻炼意志品质的关键环节。[8]。
(三)“双减”政策简介
1.“双减”政策的背景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减负、校外培训减负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其短视化与功利化的问题。不断强化的应试教育使得校外培训的发展越来越过度甚至畸形,严重影响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地位,不仅如此,校外培训鱼龙混杂,更有甚者掺杂西化教学内容与错误的意识形态[9]。此外,学习强度越高压力越大压力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就越多,参与课外活动与课后锻炼的时间不断缩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步下降,“小眼镜、小胖墩”正在低龄化[10]。因此,“双减”政策的出台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双减”政策的措施
“双减”政策针对校外的措施主要为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行为,从审批到监管从严管理,同时将监管环节常态化。针对校内的措施又分为了课上与课后,课上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保障课堂质量。课后布置作业要遵从科学化、合理化原则,杜绝作业的机械与重复[11]。同时丰富和完善课后延时服务,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学校教师与家长要通力合作完善家校间协同机制,保障政策落实。“双减”政策从时间上缩短学生们作业时长,完善课后延时服务;从内容上满足课后多样需求;从效率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整体上配套治理。层层规范提升,确保“双减”有序落实[12]。
3.“双减”政策的核心
“双减”政策的核心为强调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与延长课后服务,教师在课堂上要上好每一堂课,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校内学足、学好,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解决学生和家长校外补习的需求[13]。同时,要注意作业的科学性,防止重复、机械。作业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受到的影响
(一)“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运动时间增多
“双减”背景中,对小学的完成作业的实践有了明确的规定。如“1-2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3-6年级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一小时”。书面作业的减少意味着,在课外有了更多的运动时间,并且文件中还提到“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课后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这些内容对体育课程教学影响不大,但学生课外锻炼时间增多,可利用此时段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如此,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还能进一步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同时,课外锻炼反作用到课堂上时,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动作。
(二)“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运动精力增加
“双减”背景后作业量减少,防止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摆脱“题海”战术使学生的运动精力增加。博比特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开创者,曾提出人的机体就如一个能量的储蓄池,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能量的流失和补充基本维持着平衡,当打破这种平衡时,身体的储蓄能力则会下降,身体效率也与之降低。当身体的能量消耗低于30%时,
↓点击下方附件,下载后阅读全文↓ 本文共计8898字